post | sidebar | footer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第五週 吉貝耍部落參訪

0 意見
本週課程是去位於東山鄉東河村的西拉雅人的吉貝耍部落,同學在之前幾次的課程對於阿立祖信仰已有初步的了解,對於今日的參訪,同學們也抱著期待的心情,在到達了吉貝耍部落,本次負責解說的段洪坤老師,一開始便以西立雅話來歡迎同學,大家都覺得很驚喜,一開始我們所看到的角頭公廨。


老師便開始介紹一些他當初為何想要深入了解阿立祖信仰,也讓聽的同學們了解到一個文化從衰落再復興是如何的困難,也對於阿立祖信仰有了多一分的尊重,老師接下來介紹了公廨的內部的物件的意義,老師也有說:『公廨內祭壇上及相關咒物擺設,有其特殊的文化信仰意涵。』在我們一開始看到公廨裡,我們看到的是之前課程中提到的壺,在壺上上插著澤蘭,老師說了:「澤蘭是吉貝耍的『護身符』,他插在壺或是阿立磅上,除了裝飾以外,摘取帶在身上也有保平安的效果,而澤蘭也是尪姨施法的法器之一,可以做驅邪的功能,就有點類似道教的桃木劍之類的功能」



而在後面有插著竹子而竹子上面則綁著一個豬頭的骨頭,在這方面段老師也有做解譯
「在壺上面的竹子,叫做『向竹』是經過尪姨施過法的,在特別日子,取特別型式竹子來掛豬頭殼用,基本上它也是種咒物,所以不能亂碰。外界常常以漢人信仰邏輯來解釋這竹子叫做「將軍柱」,吉貝耍人從來不如此稱呼,那是種主觀的文化詮釋。」
   
「而綁在『向竹』上的豬頭骨頭叫『豬頭殼』代表的是阿立母底下的將軍,在一些漢人學者說是以前原住民的『獵人頭』『出草』文化所遺留下的風俗,但是這邊豬頭殼所代表的是『狩獵文化』的演變,以前西拉雅族人要在固定的日子才能出外獵捕野生動物,出發狩獵前要到公廨祭拜祖靈,捕獲的第一隻動物和最好的獵物,要抬到公廨答謝祖靈保祐捕獵順利豐收,並將動物的頭顱掛在公廨內獻給祖靈,然後再聚在kuwa廣場飲酒慶祝。所以豬頭殼在阿立祖信仰裡是種祭品的意義。」
    我們在看完公廨內的佈置時,我們還到公廨外看到一個木頭架在外面,同學們都對於這個奇怪的佈置都充滿好奇,段老師也有針對這個做解釋
「室外有一拐杖狀之上彎竹頭節,名為「跳橋」,為巡查神領兵進出之管道,跳橋連接一露天鐵籠圍成之處,為角頭公廨的「衛哨站」。就是防止一些孤魂野鬼來冒充阿立母來偷吃祭品。」
在看完角頭公廨後,老師又帶我們去看「大公廨」


同學們看到大公廨都覺得很特別,因為之前課程中,聽到的大部份都很抽像,而這次可以近距離看到,讓同學們的腦中對於大公廨的印像又更深了。
    大公廨分為三室,分別祭祀三個祖靈,就是之前課程中提到的『老君』、『尪祖』、『阿立母』,同學還有人提問,因為之前課程中,同學一直對於其中的祖靈『老君』抱持著很大的疑問,在此段老師也說了,『老君』是阿立祖裡最高的祖靈,但不是漢人文化裡的『太上老君』,只是名子類似而已,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段老師的解說也讓同學們的疑惑消失了,接下來又講到一個大公廨很特別的佈置
就是我們注意到一室中,有兩排石椅



老師說:這可不是給人們坐著休息的,這是以前吉貝耍有項獨特的祈求平安儀式叫做「過緣」,有一點類似像「相親」的活動,如果男女對緣後結婚,會在祭司的祝福儀式下白頭偕老。』同學們都對這過綠的習俗感到很有趣,但是這項習俗也已經失傳百年,也讓同學們感覺很可惜,一個很好的文化就這樣消失了。
    在段老師的解說完畢後,同學們都感覺很充實。最後大家與段老師合影,做為這次活動結束的收尾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第04週:3/17阿立祖信仰與傳說(二)

0 意見
本週課程延續上週未完的阿立祖信仰,這一次上課老師是介紹西拉雅人之神衹,在介紹的過程中老師也跟同學們說到了西拉雅人墮胎習俗,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感覺習俗的不同在很多想法也會有所不同想法,老師還講解了各地的公廨的所在,讓同學們在未來的田野調查有了很大的空間去思考,在課程當中老師展示了公廨內的佈置與其意義,當中也有被漢人來台後所影嚮下的公廨,造成一種文化的結合微妙感覺,之後又介紹了阿立祖信仰的拜壺文化,他們以壺來表示阿立祖之神力的代表。在課程後段,也有一段珍貴影片欣賞,就是阿立祖信仰的『嚎海』儀試,其地點是東河,而祭典的意義是還願與慰靈,在影片當中我們也見到了之前課程中所提到的尪姨,但是影片中的尪姨已經過世了,讓我們感嘆文化的流失是如此的不知不覺,因此我們更要珍惜文化。

為老師與同學介紹公廨之內部佈置





















老師介紹北頭洋之夜祭有同學已經感覺有興趣在討論了























※圖為助教與同學討論之情況





















※圖為老師與同學討論其阿立祖信仰與漢人文化不同之處的情況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第03週 3/10阿立祖信仰與傳說(一)

0 意見
本週課程一開始延續上週未說完的田野調查介紹,老師透過簡報,讓同學們了解讓如何去做一份良好的田野調查,特別是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在採訪現場時要保持好奇心,多多提問。當然,在田野調查之前,要先閱讀採訪對象的相關文獻資料,要知道有那些方向可以去調查。接下來老師針對本週主題『阿立祖』開始做介紹,阿立祖是平埔西拉雅人的信仰,西拉雅是母系社會,在老師的介紹中提到文獻中女祭司的祈雨:西拉雅人的祈雨儀式是由女祭司予以神靈附身,站上公廨,並詠唱詩歌,脫光衣服,拍打私處,讓尿水流出,以這種特別的方式來祈雨,讓同學們感覺很特別,但是也有同學覺得以現代社會論是不人道的,接下來老師拿出一份「大台南西拉雅文化地圖」,讓同學們可以很快的透過地圖,知道我們學校所在地新市鄉,就是當時的「新港社」部落,透過老師的介紹與講解,讓同學們可以很快很清楚地知道,台南地區西拉雅部落的分布,以及各部落的阿立祖信仰現況與相關的祭儀活動。


※各組一張「大台南西拉雅文化地圖」,配合老師的課程說明




※同學攤開文化地圖,討論西拉雅人的信仰與習俗

※就是要上鏡的同學!


※同學討論的熱烈情況


※同學上台分享小組討論心得


※自願分享心得的同學,獲贈精美的西拉雅文化書籤一張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第02週:3/3資料檢索閱讀、田野調查實務

0 意見
本週上課十分的開心,因為班上人數一整個變的好多呀,今天上課我們的奕期老師便將未來的課程再做一次介紹,其中包括接下來幾週上課的題目,有阿立袓傳說,在老師說明的阿立袓傳說,同學們了解了,其實阿立袓,他不是聽起來繞舌,其實他是以前平埔族的類似女巫的存在,負責與神溝通的存在和關於王爺傳說及女神、罪人之神,的一些探討,當中老師講了一些民間的傳說故事,讓同學們對於上這門課有了更深的興趣,本日老師也告訴同學未來要做的田野調查,老師也藉由一些實際經驗與同學分享,讓同學們發現了,其實田野調查是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很多傳說很多故事,他只是在流傳,但一直傳下去,一個傳說會變成有十幾種版本,但真正的意義就是要靠自已去挖,真正的真相,就是靠自已去挖掘才會有所體悟,因為只是聽別人說,充其量只是在聽故事,當自已去調查時,自已則是置身在這個故事裡,才會理解真正的答案。

※老師在講說民間故事時,同學提出問題與老師討論


※在分組討論時,各組討論情形









※老師也會一起加入同學們的討論行列










※老師在講解田野調查的一些實例,同學們都很專心聽講
















本週注意事項:

1.各位同學未來的課程中,第二節課會有同學們的討論分享,各組要推派一人上來分享討論內容。

2. 第三週開始請同學們記得上網頁(http://tainanlegend.blogspot.com/)在當周課程內容,去做課程交流,將個人的簡單心得PO課程網頁。

3. 各組同學請記得找一個時間與老師或教學助理約個課外討論時間。

4. 同學們各組要找一個時間與老師或教學助理到成大圖書館去做資料收集。

5. 第六週前請同學做田野調查,主題是台南地區選一個廟做調查,並期中報告。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參考書籍

0 意見
參考書籍
1.臺灣平埔族史,潘英編著,臺北市:南天,1986
2.文化與行為 ,李亦園著,臺北市:臺灣商務,1992
3.宇宙觀、信仰與民間文化,李亦園,臺北縣:稻鄉,1999
4.探討台灣民間信仰,董芳苑著,臺北市:常民文化,1996
5.臺灣民間信仰論集,劉枝萬撰,臺北巿:聯經,1990
6.南瀛平埔誌,劉還月著,臺南縣:臺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
7.認識平埔族:頭社公廨與太祖夜祭探奇,郭春暉編著,臺南
縣:南縣文化,1995
8.南瀛探索:台南地區發展史,黃文博總編輯,臺南縣:臺南縣政府,2004                          
9.台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台江內海迎王祭,李豐楙,宜蘭縣五結鄉:傳藝中心,2006
10.瘟神傳奇:曾文溪流域王船祭巡禮,黃文博作,臺南縣:臺
南縣立文化中心,1992
11.南瀛刈香誌,黃文博,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
12.南縣鄉土史料,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13.南市鄉土史料,呂順安主編,南投市:省文獻會出版,1994
14.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南市篇),何培夫主編,臺北市: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2
15.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南縣篇),何培夫主編,臺北市: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4

成績考核

0 意見
成績考核

    平常成績40%
     期中成績30%
     期末成績30%




※如果有變動的話以老師跟各位說的為準。

分組討論

0 意見
分組討論


期中考前針對阿立祖或王爺信仰的文章,透過分組討論,選定主題;然後,在國家圖書館的網頁上進行檢索,並全組到成大圖書館影印紙本閱讀,接著以閱讀心得進行第二次分組討論,製作出期中要報告的投影片。在期中考報告前一個禮拜,必須先將投影片檔交給老師,各組需就老師的意見,進行第三次分組討論,修改投影片內容,期中口頭時,各組得就他組報告的內容至少提出一個問題。期末考則需就老師以全學期授課內容圍為範圍,所設定的十個議題,擇一進行專題研究。分組討論的過程,一如期中考前的模式,在上台報告前,至少得有三次意見交流。總之,期中與期末的分組討論各有三次,每次的分組討論都必須在隔週,將討論的記錄紙本,以及討論情形的相片交給老師評分。因本課程的分組討論不再課堂進行,因此各組的討論得邀請教學助理或教師出席。

課程簡介

0 意見
本課程以「台南地區民間信仰與傳說」為題,針對本校所在地——台南地區的信仰與傳說,為課程探討對象。在教學目標上,希冀學生能了解民間信仰與傳說中,斯土斯民的在地情感,以及培養資料的檢索閱讀的能力,並且能夠進行田野採訪,學會提問的技巧,並能組織文獻與田野材料,整合出一篇有邏輯,具問題意識的專題報告。
為達到教學目標,在課程上本計畫分成四部分,一:理論上的介紹,使學生了解何謂「民間信仰與傳說」,什麼是「田野採訪」;二:是經驗上的分享,藉由專家的演講,讓學生認識台南地區民間信仰與傳說的特色;三:是行動上的實際參與,學生進入田野調查現場,實際來感受信仰的氛圍與傳說的魅力;四:是觀念上的邏輯建立,透過文獻與田調資料的整理、歸納分析、分享討論,期望學生能藉此訓練出解讀素材的能力,並能層次分明地將民間信仰與傳說的核心價值,以文字呈顯出來。
為使計畫能順利推展,我們將利用本校網路教學平台,設置課程教學網頁,讓同學可以藉此分享最新訊息,溝通即時的不同意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2月26日通識

0 意見
x
x
這一次是通識的老師與我們的教學助理們,第一次開會,主要就是大家討論如何讓同學們能有更好的教學品質,大家在討論和分享心得,真的,有經驗的老師與我們分享感覺受益無窮,不知不覺就討論到中午了,期待週三與同學們的互動






 ※大家在討論如何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並提高教學品質。


※小蘇老師在交各位網路助教一些『小絕招』


※與各位助理及老師分享心得